管理與人
作為一個管理者,他的工作重點就是對自己管理范圍內現有的可支配的有效資源(包括:人的資源、物的資源)的優化組合與合理支配,以期達到有效資源使用的價值、有效的管理、有效管理團隊的效率極值。那么管理者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接近目標呢?筆者認為:管理的靈魂在于它內在靈活性,管理的目的要基于它外在合理性,管理的體制在于它對環境的適應性,管理的根本在于它對自身的可發展性。這都是管理本身具有的特性。而它的特性又是通過在對人與物的管理過程中體現出來的。回頭看一看中外成功企業走過的路不難得出一個結論: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管理,因為人是實現管理的體現者,同時人又是對物管理的意志的體現與傳播的介質者。(在這里要把人、管理、物看作是相互獨立的客體因素)。被稱作“經營之神”的企業家說得好:國家興盛在于人,國家的滅亡亦在于人,古圣先賢,早有明訓;回顧歷史,可謂絲毫不爽。經營事業的成敗,不容諱言,與治國同一個道理,在于人事安排是否合宜。由此可見,以人為本也是管理工作的出發點。
空談是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。那么管理者又通過什么來管理人呢?制度!前面我已談過,管理的制度在于它對環境的適應性。我們知道,制度本身是對人行為的一種約束與激勵。而管理又離不開人的參與,人在這其中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而角色的扮演又是有相對性與互換性。例如:你是我的領導或許不久的某一天我又會成為你的領導;你在管理我的同時我也在管理別人等現象。由此可見,對人管理的全過程,就是通過制度在受約束與激勵的前提下,人與人之間的協調與執行制度的過程。由此可知,制度的執行者與受約束者、激勵者是同一體——人。由此體現了人定制度,反過來制度又約束與激勵人的矛盾性。也就是只有在這種矛盾性存在的前提下,兩者才會不斷地發展。表現在制度的不斷完善及人對制度的不斷適應,由此證實了這種矛盾存在的合理性。同時這種矛盾的存在又體現在問題的不斷出現,這也是這個小循環的原動力